疾病暴发新闻

猴痘 - 美利坚合众国

2021年11月25日

形势概述

2021年11月16日,美利坚合众国《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向泛美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通报了一起发生在美国马里兰州的输入性人猴痘病例。

疫情描述

2021年11月16日,美利坚合众国《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向泛美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通报了一起发生在美国马里兰州的输入性人猴痘病例。患者为居住在美国的一位成人,近期有前往尼日利亚旅行史。

患者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期间出现皮疹。11月6日,他们从尼日利亚拉各斯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1月7日从伊斯坦布尔前往美国华盛顿特区。患者过去未曾接种天花疫苗,目前在马里兰州接受隔离。

11月13日,在实验室反应网络马里兰实验室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肤病变样本对正痘病毒属和非正痘病毒呈阳性反应。11月16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通过猴痘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证实了对同样两个病变标本的诊断,特别是对2017年以来在尼日利亚再次出现的猴痘西非分支的诊断。

目前,虽然病人在尼日利亚逗留期间一直待在拉各斯,但尚不清楚该病例的感染源。

这是第二次在前往美国的旅行者中发现输入性人类猴痘病例。2021年7月15日曾报告一例来自尼日利亚旅行者的输入性人类病例(有关首例病例的更多信息,请参见2021年7月27日发布的疾病暴发新闻)。除这两例病例之外,自2018年以来,非流行国家报告了六例人间输入性猴痘病例,分别发生在从尼日利亚到以色列(1例)、新加坡(1例)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4例)的旅行者中。全球旅行的频繁程度表明,来自流行地区/国家的旅行者可能会出现更多输出病例。此外,可能存在未被发现、误诊或未报告的病例。

公共卫生应对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正与国际卫生机构、相关州和地方卫生官员合作,评估潜在风险,并与从尼日利亚飞往土耳其、再飞往美国(转机或抵达美国)的航班上的乘客和可能与患者有过接触的其他人取得联系。由于存在COVID-19大流行,这些航班上的旅客必须佩戴口罩,因此据认为,猴痘通过呼吸道飞沫传给航班上其他人的风险较低。

正在采取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实施隔离和继续监测患者临床康复情况。当地或州卫生局正告知可能的接触者进行评估和监测。对于中高风险病例,可建议在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14天内接种天花疫苗。

已建议卫生保健提供者对痘病毒样病变保持警惕,尤其是从尼日利亚返回的旅客。由于单个猴痘病例会带来公共卫生风险,临床医生应立即向州或地方公共卫生当局报告疑似病例,而无论他们是否仍在探讨其他可能诊断。

世卫组织的风险评估

猴痘是一种人类偶然感染的森林人畜共患病,通常零星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森林地区。该疾病由属于正痘病毒科的猴痘病毒引起。基因组测序显示有两个猴痘分支(刚果盆地和西非),并且在两个地理区域已观察到人类致病性和死亡率差异。这两个分支都可以通过接触方式以及接触呼出的大飞沫或与诸如寝具的污染物接触传播;人类在感染后可能致命。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也可能为5至21天。这种疾病通常是自限性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在两至四周内自然消退。症状和体征可能较轻,也可能较重,病变部位可能会非常痛。免疫缺陷、年幼和妊娠似乎是导致重症的危险因素。据报告,西非分支的病死率(CFR)约为1%。最近在尼日利亚暴发的疫情有较高的病死率记录,这与可能导致免疫缺陷的基础疾病有关。据报告,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高达11%(在未接种天花疫苗的个体中)。

自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一直发生猴痘疫情,迄今已确诊218例病例。除尼日利亚外,自1970年以来,中非和西非其他九个国家也报告出现疫情。这些国家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利比里亚、刚果共和国、塞拉利昂和苏丹。其中一些国家,包括喀麦隆和中非共和国,持续存在散发小规模疫情。然而,绝大多数病例仍报告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202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已报告2780例病例和72例死亡(病死率2.6%)。

虽然一种用来预防猴痘的新疫苗已获批准,并且传统的天花疫苗已被证明可提供保护,但这些疫苗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人类对猴痘的易感性增加被认为与天花免疫接种停止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有关。通过狩猎和食用野味接触活的和死的动物或使用动物来源产品,被认为是人类感染的来源。成年人中的猴痘轻症病例可能未被发现、误诊或未报告,并存在人传人的风险。

由于这一流行病在地理上仅限于西非和中非,全世界40岁或50岁以下的人群不再受益于以往天花疫苗接种所提供的保护,因此接触者可能对感染几乎没有免疫力。对于猴痘这一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仅根据症状提供最佳护理。在某些情况下,经批准的天花治疗可在同情或紧急使用的基础上加以提供。

世卫组织的建议

在流行地区旅行期间或返回时出现的任何病症都应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包括所有与近期旅行和免疫接种史有关的信息。前往流行国家的居民和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生病、死亡或活着的动物(哺乳动物包括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并应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动物或使用动物来源产品。应该强调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采取手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应当对传染期(从即将出现皮肤病变之前和期间直至所有皮疹结痂脱落)猴痘患者进行隔离。及时开展接触者追踪、采取监测措施和提高卫生保健提供者对该流行病和输入性新发疾病的认识,是预防继发病例和有效管理猴痘疫情的重要部分.

对猴痘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状况提供最佳护理。

护理疑似或确诊猴痘患者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应采取标准的接触和飞沫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从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的人和动物身上采集的样本,应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

根据目前了解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尼日利亚、土耳其或美国实行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