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

2025年3月25日

重要事实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全球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老年人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 呼吸道合胞病毒每年引起超过360万5岁以下儿童住院,约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大多数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死亡(97%)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这些国家,人们获得支持性医疗护理的机会有限。
  • 有两种获得许可的免疫产品可用于预防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病:一种是给出生后不久的婴儿服用的长效单克隆抗体,另一种是给孕妇和妊娠后期人员使用的母体疫苗。
  • 有三种疫苗获得许可用于患有肺部疾病和心脏病等某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成年人预防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病。

概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核糖核酸病毒,与人类偏肺病毒同属肺病毒科,有两种基因型(A和B)(1)。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人类具有特异性和致病性,并从鼻子到肺部沿着人类呼吸道感染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引起从轻微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情况下)到危及生命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多种呼吸道疾病(2)。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患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病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引起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患上重症。直到最近,还没有疫苗可以用于保护婴儿和老年人免受呼吸道合胞病毒病的侵害。在过去几年里,有几种疫苗和一种长效单克隆抗体已获得许可,并开始在这些高风险人群中用于预防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病。

问题的范围

呼吸道合胞病毒每年引起约360万例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的5岁以下儿童住院和大约10万例因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3)。约有一半的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死亡为6个月以下的婴儿。大多数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死亡(97%)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因为在这些国家,人们获得支持性医疗护理的机会有限(3)。成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病的全球估计数尚不清楚;在美利坚合众国,据估计,呼吸道合胞病毒在65岁以上成年人群中引起多达16万例住院和1万例死亡。在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的人员当中,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成年人的住院率较高(4)

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大多数国家都表现出季节性特点,每年的大多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都是发生在几个月内(5)。在温带气候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季节性流行,往往发生在秋末和冬季,病毒循环上升的平均持续时间为5个月。尽管定义不明确,但大多数亚热带和热带国家每年也会出现连续几个月很高比例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循环,但没有明确的季节性特点(5,6)

传播

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传染性呼吸道颗粒经空气传输从感染者传播给另一个人。这种病毒也被认为是通过与感染者直接接触或通过受到病毒污染的支撑物传播的。几乎所有婴儿都会在满两岁之前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数人病情轻微,但有些人病情可能会很重。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经常会再次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但通常病情较轻,但老年人和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除外,他们可能会患上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最初症状通常在暴露于病毒之后4-7天内出现(2)

上呼吸道疾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 流涕
  • 咽痛
  • 头痛
  • 疲劳
  • 发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儿童在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期间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但一定比例的幼儿可能不会出现。

与下呼吸道感染一致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 咳嗽
  • 呼吸短促
  • 呼吸急促
  • 支气管痉挛
  • 喘鸣音。

严重的肺部疾病可导致体内含氧量低,呼吸肌疲劳,有时可导致死亡。生命早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长期的呼吸系统后果,包括婴儿因呼吸系统疾病反复住院,喘鸣音和/或哮喘反复发作,以及婴儿期以后肺部健康受损(2)

老年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可能会加重肺部疾病和心脏病等慢性基础疾病(4)

治疗和预防

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病的管理涉及支持性护理,例如,吸出鼻腔分泌物,进行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最重要的是补充氧气以帮助呼吸(2)

目前有几种免疫产品可用于预防婴儿和老年人发生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病(7)。为了保护婴儿,有一种疫苗可为孕妇和妊娠晚期(世卫组织建议在妊娠晚期接种疫苗,在大多数情况下从孕龄28周开始)的人接种。孕产妇免疫接种可以通过胎盘将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体转移到未出生的婴儿身上,然后在出生后大约6个月内为其提供保护。

另一种保护婴儿的免疫产品是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长效单克隆抗体。该产品通过肌肉注射方式给药,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性肺部疾病。所有新生儿及进入首个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季的婴儿均可使用。此外,各国可考虑对进入第二个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季且患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病风险较高(如患有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免疫功能不全者)的幼儿(24个月龄以下)使用该单克隆抗体。

挑战

目前,这些产品的成本很高,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负担不起。另外,在这些面临很多其他卫生重点的国家,人们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作为引起严重肺部疾病的一种原因的认识不足。因此,在将这些潜在挽救生命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病预防干预措施引进最需要的国家方面存在延误。

世卫组织的应对

2015年,世卫组织全球流感规划利用现有世卫组织流感平台即世卫组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启动了全球呼吸道合胞病毒监测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人们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病的认识,重点关注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扩大病毒学监测以区分病毒类型,更好地了解季节性、风险年龄组和幼儿疾病负担,特别是在世卫组织所有区域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考虑到呼吸道合胞病毒病的全球影响,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和世卫组织建议所有国家都应采取措施预防婴儿感染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病。在决定使用孕产妇疫苗和/或单克隆抗体时,应考虑成本、资金、供应、预期覆盖率以及将这些措施纳入当前卫生保健系统的可行性等因素。世卫组织正在与其合作伙伴一起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这些产品。今后,世卫组织将就预防老年人发生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病的疫苗问题发布建议。

 

参考文献

  1. Rima B, Collins P, Easton A, Fouchier R, Kurath G, et al. ICTV Virus Taxonomy Profile: Pneumoviridae.J Gen Virol.2017 Dec;98(12):2912-2913.
  2. Kaler J, Hussain A, Patel K, Hernandez T, Ray 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ransmission, Pathophysiology, and Manifestation.Cureus.2023 Mar 18;15(3):e36342.doi: 10.7759/cureus.36342.
  3. Li Y, Wang X, Blau DM, Caballero MT, Feikin DR, Gill CJ,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disease burden estimates of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e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in 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Lancet.2022 May 28;399(10340):2047-2064.
  4. Landi SN, Garofalo DC, Reimbaeva M, Scott AM, Jiang L, et al. Hospitalization Following Outpatient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Adults.JAMA Netw Open.2024 Nov 4;7(11):e2446010.
  5. Li Y, Reeves RM, Wang X, Bassat Q, Brooks WA, et al. Global patterns in monthly activity of influenza viru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arainfluenza virus, and metapneumovirus: a systematic analysis.Lancet Glob Health.2019 Aug;7(8):e1031-e1045.
  6. Li Y, Hodgson D, Wang X, Atkins KE, Feikin DR, Nair 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easonality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planning for passive immunisation of infants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modelling study.Lancet Infect Dis.2021 Sep;21(9):1303-1312.
  7. Feikin DR, Karron RA, Saha SK, Sparrow E, Srikantiah P, et al. The full value of immunisation agains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for infants younger than 1 year: effects beyond prevention of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Lancet Infect Dis.2024 May;24(5):e318-e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