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热应激

2025年8月22日 | 问答

工作场所热应激是指代谢热、环境因素和所穿衣服产生的综合作用造成工作人员身体积聚热量的情况。工作场所热应激导致生理性热紧张,进而导致疲惫、生病和死亡。

全球有 24亿多工作人员暴露在高温下,每年导致超过 2285 万人遭受职业伤害。经常在炎热环境下工作的人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会经历生理性热紧张。

热应激的临床症状有,体温过高,晕厥(头晕/昏厥),肾功能受损,脱水,神经功能障碍等。 据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估算,经常在工作场所热应激环境下工作的人中, 35% 的人患有高温相关疾病,包括热衰竭和中暑。

湿球温度(一项衡量气温、湿度、风速、日照角度和云量的热应激标准)超过20°C后,每升高1摄氏度,工作人员生产率就会下降 2%-3%1。来自约 8000 名工作人员的最新数据显示,经常在工作场所热应激环境下工作的人中,30%的人报告劳动生产率下降。

1 湿球温度(WBGT)是根据以下综合因素测量人体实际热感的一种方法:空气温度(空气有多热);湿度(空气中有多少水蒸气);阳光或其他辐射热源(阳光直射和工作场所中的高温物体会使温度大幅升高);风(微风、风扇或自然通风的气流可以降温)。鉴于人体受到热量、湿气、气流和辐射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观测湿球温度比仅依靠温度计更为准确。

是的,室内工作人员也面临热应激风险。在非常炎热的职业环境中工作,例如在熔炉旁工作,或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例如在煤矿或温室中)工作,即会面临热应激风险。即使那些在没有冷却设备的制造和服务行业工作的人也面临风险。此外,从事剧烈体力活动和/或需要穿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或其他类特殊服装的工作可能会造成生理严重热紧张。

为保持八小时日常工作,核心体温不应超过38°C。核心体温较高会增加遭受热伤害的风险,较易受到高温影响的人尤其面临风险,例如老年工人、慢性疾病患者、孕妇、户外工作的人或从事非常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

轻度健康后果有高温疲劳、痱子、晕厥和热痉挛等。需要紧急应对热衰竭和中暑等严重健康后果。中暑是危及生命的问题,会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体温严重过高。

中老年工人、慢性病患者以及体质较弱者较易受到热应激影响。即使已采取合理降温措施的低风险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国际移徙工人面临较高风险。他们往往缺乏工作经验,对健康风险的认识较差,不适应当地环境,并且很有可能从事需要户外劳动的体力劳动职业。

如果各国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C以下这一目标,到21世纪末,将有3.18亿人受到严重热应激问题影响。如果各国仅实施现有的国家政策,受到严重热应激问题影响的人数将升至5.4亿人。而如果不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行动,超过10亿人将受此问题影响。

世卫组织建议制定职业降温行动规划,例如制定高温职业健康政策,并根据当地天气模式、特定工作和工作人员脆弱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计划和建议。需要对急救人员、卫生专业人员、雇主和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能够识别和适当处理热应激症状,并需要与各利益攸关方一道制定防高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