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正问题工作组第八次会议昨天开始休会,直至5月16日。在这次会议上,缔约国在就一整套修正案达成共识并将其提交到将于5月27日至6月1日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COVID-19大流行后,缔约国提出的修正案旨在提高国际社会发现和应对大流行威胁的能力。在5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第八次会议续会上将进一步进行讨论,以期最终对整套案文达成一致,并将其提交今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审议,如取得共识,则正式通过。
“《国际卫生条例》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全球卫生安全的基石,但COVID-19大流行表明,《条例》在某些方面需要加强,以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各国正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强调公平和团结,以保护子孙后代免受流行病和大流行病的影响。”
《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正问题工作组第八次会议于4月22日开始举行,并于今天休会。尽管这一进程与世界上首个旨在加强各国政府在防范、预防和应对大流行方面开展全球合作的大流行协定谈判同步进行,但工作组第八次会议建议,将向今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提交关于这两个进程的两项不同决议。有关大流行协定的谈判将于4月29日复会,并持续到5月10日。
在工作组第八次会议期间,随着缔约国在关键领域达成共识,整套修正案的敲定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工作组联合主席Ashley Bloomfield博士说:“通过商定一套更加强有力的《国际卫生条例》来加强全球防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风险方面的工作,既反映了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所面临的风险,也体现了各国对确保其公民得到更好保护的认识和准备情况。”
工作组另一位联合主席Abdullah Assiri博士称,《国际卫生条例》拟议修正案易于实施,并强调公平在确保全球有效应对中的重要性。
“COVID-19大流行向世界表明,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毒不分国界。”Assiri博士表示。“修订《国际卫生条例》体现了加强共同应对当前和未来公共卫生风险的迫切需要,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健康、社会和经济,同时坚定地尊重和遵守国家主权原则。”
工作组第八次会议的最后一次为期两天的续会将于5月16日至17日举行,以根据卫生大会的授权继续并完成工作组的任务。
《国际卫生条例》共有196个缔约国,包括世卫组织所有194个会员国,以及列支敦士登和罗马教廷。缔约国主导了《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进程。《条例》是根据世卫组织《组织法》第21条谈判制定的。任何修正案将在规定的期限后对所有缔约国生效,除非缔约国向世卫组织总干事提出拒绝或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