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暴发新闻

马尔堡病毒病 - 赤道几内亚

2023年2月25日

疫情描述

疫情速览

2023年2月7日,赤道几内亚卫生和社会福利部报告了多名疑似出血热患者死亡。

2023年2月12日,塞内加尔达喀尔巴斯德研究所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确认一份样本呈马尔堡病毒阳性。

正在进行调查以找到更多病例。世卫组织正在通过加强接触者追踪、病例管理、感染预防和控制、实验室、风险沟通和社区参与来支持应对工作。

世卫组织评估疫情造成的风险在国家一级为高风险,在区域一级为中等风险,在全球层面为低风险。

疫情描述

这是赤道几内亚报告的第一起马尔堡病毒病疫情。

2023年2月7日,赤道几内亚卫生和社会福利部报告称,2023年1月7日至2月7日期间,里奥穆尼地区东部基埃 — 恩特姆省恩索克恩索莫区的两个村庄发生了至少8例死亡。根据正在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出现发热,随后出现虚弱、呕吐和腹泻便血;两例还出现皮肤损伤和耳出血(耳朵流血)。

2023年2月9日,从接触者身上采集了8份血样,并送往加蓬的弗朗斯维尔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在那里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出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均为阴性。

2023年2月12日,从其他接触者身上采集了另外8份血样,并送往塞内加尔达喀尔的巴斯德研究所。其中一份样本取自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确认马尔堡病毒呈阳性的疑似病例。该病例出现发热、非血性呕吐、出血性腹泻和抽搐,于2023年2月10日在埃贝比因区医院死亡。该病例还与来自恩索克恩索莫区一个村庄的四名死亡病例存在流行病学联系。

截至2023年2月21日,累计病例9例,其中确诊1例,可能4例,疑似4例。所有病例均已死亡,其中1例死于医疗机构,另外8例死于社区。卫生工作者中没有病例。目前正在随访34名接触者。

马尔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马尔堡病毒是马尔堡病毒病的病原体,该病的病死率高达88%。马尔堡病毒病最初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和法兰克福以及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同时暴发后被发现。

北非果蝠被认为是马尔堡病毒的天然宿主,通过它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马尔堡病毒病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以及直接接触被这些体液污染的表面和材料(如床上用品、衣物等)进行人际传播。曾出现过卫生工作者在治疗疑似或确诊的马尔堡病毒病患者时被感染的情况。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葬礼也会导致马尔堡病毒病的传播。

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疾病起病突然,伴有高烧、严重头痛和严重不适。第三天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腹痛和痉挛、恶心和呕吐。症状出现后5到7天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表现,致命性病例通常有某种形式的出血,通常来自多个部位。在致命病例中,死亡最常发生在症状出现后8到9天之间,之前通常会出现严重失血和休克。

在病程早期,由于临床症状的相似性,临床诊断马尔堡病毒病时很难与许多其他热带发热性疾病区分开来。需要排除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包括埃博拉病毒病)以及疟疾、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氏体感染和鼠疫。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室确认,例如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捕获发现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试验、电子显微镜和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尽管没有疫苗或抗病毒疗法被批准用于治疗该病毒,但支持性护理(口服或静脉注射液补液)和针对特定症状的治疗可提高存活率。正在评估一系列潜在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液制品、免疫疗法和药物疗法。

这是赤道几内亚首次报告马尔堡病毒病疫情。最近报告的马尔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2022年的加纳(三例确诊病例)。此前几内亚(2021年)、乌干达(2017年、2014年、2012年、2007年)、安哥拉(2004-200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1998年和2000年)、肯尼亚(1990年、1987年、1980年)和南非(1975年)也曾报告过马尔堡病毒病疫情)。

流行病学

Marburg virus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Marburg virus disease (MVD), which has a case-fatality ratio of up to 88%. Marburg virus disease was initially detected in 1967 after simultaneous outbreaks in Marburg and Frankfurt in Germany, and in Belgrade, Serbia.

Rousettus aegyptiacus fruit bats are considered natural hosts for Marburg virus, from which the virus is then transmitted to people.

Marburg spreads through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via direct contact (through broken skin or mucous membranes) with the blood, secretions, organs or other bodily fluids of infected people, and with surfaces and materials (e.g. bedding, clothing) contaminated with these fluids. Healthcare workers have previously been infected while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MVD. Burial ceremonies that involve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body of the deceased can also contribute to the transmission of Marburg.

The incubation period varies from two to 21 days. Illness caused by Marburg virus begins abruptly, with high fever, severe headache and severe malaise. Severe watery diarrhoea, abdominal pain and cramping, nausea and vomiting can begin on the third day. Severe haemorrhagic manifestations appear between five and seven days from symptoms onset, and fatal cases usually have some form of bleeding, often from multiple areas. In fatal cases, death occurs most often between eight and nine days after symptom onset, usually preceded by severe blood loss and shock.

In the early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VD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from many other tropical febrile illnesses due to the similarities i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ther viral haemorrhagic fevers need to be excluded, including Ebola virus disease, as well as malaria, typhoid fever, leptospirosis, rickettsial infections, and plague. Laboratory confirmation can be made by different tests, such as antibody-captur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tigen-capture detection tests, serum neutralization test,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ssa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virus isolation by cell culture. 

Although no vaccines or antiviral treatments are approved to treat the virus, supportive care – rehydration with oral or intravenous fluids – and treatment of specific symptoms improve survival. A range of potential treatments are being evaluated, including blood products, immune therapies, and drug therapie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Equatorial Guinea has reported an outbreak of MVD. The most recently reported outbreak of MVD was in Ghana in 2022 (three confirmed cases). Other MVD outbreaks have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Guinea (2021), Uganda (2017, 2014, 2012, 2007), Angola (2004-2005),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1998 and 2000), Kenya (1990, 1987, 1980) and South Africa (1975).

公共卫生应对

  • 正在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疫情的来源。
  • 国家工作队已被派往疫情地区,以主动发现病例、追踪接触者、隔离病例并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
  • 世卫组织部署了流行病学、病例管理、感染预防、实验室和风险沟通方面的专家,以支持国家应对工作并确保社区参与。
  • 世卫组织还在为运送帐篷、样本收集和分析的材料以及病毒性出血热工具包提供便利,其中包括供500名卫生工作者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
  • 世卫组织正在支持将样本运送到塞内加尔和加蓬的实验室,因为在该国建立实验室设施的计划仍在制定中。


世卫组织的风险评估

赤道几内亚首次面临马尔堡病毒病暴发,国家管理疫情的能力不足。

根据现有信息,所有9例死亡病例都与具有相同症状的一名亲属有过接触,或参加了一名与马尔堡病毒病相符症状的人的葬礼。现阶段不能排除所有马尔堡病毒病病例均已被发现,因此可能存在未被追踪的传播链。迄今为止,9名死者的大部分接触者尚未确定。

还需要指出,除1例死于医疗机构外,其余8例均死于社区,埋葬情况不明。

在埃贝比因和(赤道几内亚)恩索克恩索莫区之间、喀麦隆和加蓬之间跨境人口流动频繁,边境管理漏洞百出,这构成了跨境传播的风险。

考虑到上述情景,国家层面被认为是高风险,区域层面中等风险,全球层面风险较低。

世卫组织的建议

马尔堡病毒病疫情控制依赖于一系列干预措施,即病例管理、监测(包括接触者追踪)、良好的实验室服务、感染预防和控制(包括安全和有尊严的埋葬)以及社会动员。社区参与是成功控制马尔堡病毒病暴发的关键。提高人们对马尔堡病毒感染风险因素以及个人保护措施的认识可以有效减少人际传播。

受到马尔堡病毒病影响的社区应努力确保人们了解此疾病本身的性质以及疫情遏制方面的必要措施。

疫情遏制措施包括迅速、安全和有尊严地埋葬死亡病例,找到可能与马尔堡病毒感染者接触过的人并对他们的健康状况监测21天,隔离确诊患者并为他们提供医疗护理,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

照顾患有或疑似患有马尔堡病毒病的人的医护人员除了标准的预防措施外,还应采取额外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以及受污染的表面和物体。

世卫组织建议马尔堡病毒病男性幸存者从出现症状起12个月内或直到他们的精液两次检测马尔堡病毒呈阴性之前,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和卫生习惯。应避免接触体液,建议用肥皂和水清洗。世卫组织不建议对血液检测马尔堡病毒呈阴性的男性或女性康复期患者进行隔离。

根据当前疫情的现有信息,世卫组织建议不要对前往赤道几内亚的旅行和(或贸易)施加任何限制。

更多信息